为什么需要托育
对孩子而言:
生命最初的1000天,是指从怀孕的胎儿期(280天)到宝宝出生之后的2岁(720天),这1000天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“机遇窗口期”。人的一生大概有3万多天,生命最初的1000天看起来不是很长,但却是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础关键期,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养育,关系到孩子的一生。
1.更好地培养宝宝生活自理能力
0-1岁是孩子的口唇期,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重要一步,1-3岁是孩子的肛门期,要在这个时期开始培养孩子大小便的习惯。同时1-3岁是培养孩子进食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。
如厕教育:
在家里,通常是家长不断询问孩子要不要大小便,基本上孩子都是被动进行大小便,不利于孩子养成主动大小便的习惯。而在托育中心,会有专业的育婴师教孩子自己动手脱裤子提裤子、洗手等自理能力,适当地引导孩子主动表达,定时提醒,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。
食育教育:
在家里,为了方便家长通常都是喂食宝宝,不仅进食习惯不好,还让宝宝产生依赖;而在托婴中心,老师会训练孩子正确使用餐具,培养孩子的用餐习惯。
睡眠教育:
在家里睡觉的随意性强,白天的睡眠时间没有规律,不利于观察宝宝睡眠是否充足。而在日托中心,睡眠时间安排科学合理,既能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,又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。
2.更有效促进宝宝大脑发育
0-3岁是幼儿大脑发展最活跃的时期,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带来丰富的感官刺激促进宝宝大脑发育。职场父母工作繁忙、老人无科学育儿观念的家庭育儿只能起到基本的照护功能,不能进行全面的早期教育;而在托育中心,不只是照护,更重要是育儿,能够为宝宝提供完善的教育方案,刺激孩子大脑健康发育。
3.更有效促进宝宝学会与人交往
日托是集体生活,孩子在托育中心面对小朋友和老师,可以学习社交和独立生活的能力,从小锻炼孩子的集体生活能力,让孩子不怕生、安全感强、喜欢社交、性格开朗,同时也能为后面教育做准备。
图片源自:YoWo有沃托育
对社会而言:
据《中国统计年鉴2021》披露的数据,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.52‰,首次跌破10‰,而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.45‰。当前,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少子化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。今年“两会”期间,在创造条件鼓励生育等方面,一些代表委员提出了具体的提案议案和建议,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也做了采纳和调整。
一方面,进一步强调了要减轻家庭生育、养育和教育负担。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表示,很多家庭关于生育问题的一大顾虑在于孩子没人照看。《报告》在“发展普惠托育服务”前增加了“多渠道”三个字,就是要动员各方面资源扩大托育服务供给,包括: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、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、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等等。2019年5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正式提出3岁以下婴幼儿(以下简称婴幼儿)照护服务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,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,事关千家万户。《意见》指出: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,多种形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,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,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、广大家庭和谐幸福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。
对家长而言:
我们鼓励越来越多的女性走进公共领域,参与社会就业,去和男性获得同等平等待遇,越来越多新人母婴家庭增加了托育需求的倾向和教育费用,新一代父母多数为80/90后的青年,他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自身价值的提升,也更加注重带娃的效率和观念。但是许多家庭却面临这样的困惑:休完产假就要上班,交给保姆担心不专业,放给老人担心过分的溺爱,只带不育。而托育,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所以说,托育服务是刚需。
家长朋友们,还等什么呢?快将家中小宝送去家附近的托育机构吧!